香港人眼中 台灣人的8個「小確幸」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6/05/02 17:08

分享:

分享:

早前StealJobs.com的 《中環人的8個人生無奈》 引來信報回覆以外,也引來台灣暢銷書《金融大騙局》作者留言:

的確,與香港或許多亞洲國家的主要城市相比,台灣真的相對幸福很多。
 

不要說「小確幸」了,香港絕大多數的中產階級,或許連「確幸」是什麼都未曾想像過。從小到大都必須不斷背負極大的升學壓力、工作壓力、經濟壓力、社會期待壓力…。但已經投入的人生時間成本又已經太高,根本不可能放下眼前的一切,以致於陷入了一個不快樂的循環。
 

台灣的年輕朋友們,很多時候真的不要只光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,就開始抱怨自己周遭的種種。平均而言,台灣的「幸福指數」真的很高,至少《金融大騙局》的兩位作者都是這麼認為的。

台灣頻臨大選,香港人除了葡萄台灣人有選票以外,對於台灣人的生活,在很多方面也只能羨慕,慨嘆這些機會不是我的。以下是部分台灣人的小確幸:

1. 台灣夜市

相片來源:Pinterest

香港人對台灣首先的印象,大概是夜市的美食:鹽酥雞,大腸包小腸,滷肉飯,臭豆腐,蚵仔煎…還有近期很火熱的火焰和牛粒等。

香港人逢Long Weekend,不少人會放工坐夜機去台北,check in酒店後第一件事就是坐捷運去劍潭站的士林夜市,大快朵頤。 然後每晚如是,肥 3kg回香港。

回到香港,走在旺角街頭,只見寥寥幾檔魚蛋牛雜,薯條,雞蛋仔等。雖然這些也是香港的地道美食,但選擇少,價錢貴,排隊時間長,店員態度差。

台灣人,即使人工22k 台幣,但與朋友在夜市咬一口鹽酥雞,喝一口台啤,其實也相當幸福。

2. 人情味

走在台灣問路,路人通常都非常熱心回答問題,很多也會主動帶路。台灣人(尤其老一輩)也頗喜歡搭訕。

香港人相對冷漠一點。

3. 生活空間 - 台北,台中,台南,台東

相片來源:Pinterest

身為台灣人,喜歡熱鬧City life可以在台北生活;想要一點安寧可以去新北或台中;科技人在新竹;喜歡調理農務可往台南台東去;想做滑浪教練可以在墾丁落地生根。

香港人,雖然也有市區與新界的選擇,但其實無太大分別:工種單一,即使住在新界,每天也要擠地鐵一個半小時出中環,難以逃離緊張的都市生活。

4. 工作種類 - 多元化

相片來源:蔣雅文Facebook

如上述,台灣相對香港工作種類多元化:台灣一樣有金融地產業,但除此以外也有許多各行各業也一樣有前途。炸雞排的小販可以創造豪大大雞排的國際品牌,新竹也有許多科網新貴發科網夢,甚至像香港歌手蔣雅文在台東開民宿或時裝店,也自得其樂。

香港則只剩下幾條大路:專業人士,政府,大公司,建造業。

5. 貼心的城市規劃

走在台北市,捷運人不會太多,空氣還算不錯,總算看到藍天白雲。

在香港的旺區,或在任何時間上地鐵,你會以為自己身處第三世界國家:洶湧的人群直接擠進來,被撞也不會道歉。天空即使晴天,總是灰濛濛。

6. 創業機會 - 做自己人生的老闆

雖然租金便宜,開時裝店,咖啡店,民宿這些太過大路的生意,當然比較難做,但起碼有機會試一試,而且可以守業一年半載。失敗也不用破產,容易屢敗屢試。

在香港,多得懲罰性的昂貴租金,令創業失敗的代價非常巨大。

7. 文創 與 台灣文青

相片來源:誠品Facebook專頁

台灣文創,雖然師承日本,總發展出自己一套風格。台灣重視參與文創的文青,提供很多地方,資源與機會給這些尋夢的年輕人。

雖然很多時造出來的產品,可謂好看但不好用,而且價格比較高昂,但始終是年輕人創意與個性的體現:正如大學的研究,很多都是沒有市場價值的。但這些研究演化下去,得到適當的投資與培育,就可能成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專利。

文創也是一樣,誠品就是這樣走來的。

甚至說,周杰倫也曾經是個潦倒的唱作文青,在香港人的標準他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廢青,今天不也是亞洲天王?

香港的文青, 或創作人,freelancer,藝術家等:一旦賺錢少,買不起樓,便被社會冠以廢青之名。所以,香港充斥面孔模糊的banker與專業人士,卻沒有幾多國際公認有才華的創作人 / 設計師 / 演出者。(少數例子如跑車攝影師 Chester Ng,非常 Talented,SJ推薦大家關注 )

8. 娛樂事業與電視台

曾幾何時,Beyond與張國榮到日本登台演出,座無虛席。今天,只有韓風,哈日與追台劇的人。

亞太區只識 G Dragon 周杰倫, 無人知曉香港歌手。當然,韓紅口中的內地歌手 Gem 在中國大陸也很吃得開。

但始終香港走不出一台獨大的局面。在台灣打開電視,電視台多到睇唔晒。

喜歡看什麼,就看什麼。這樣,不是很好嗎?

原文轉載自StealJobs.com。StealJobs全面透露各行各業人工,工時,晉升前景,以及入行攻略,歡迎匿名提供收入資料。